親情好像是一把傘,為你遮陽擋雨;親情如一把熱火,給你溫暖;得到愛的人是幸福的,付出愛的人是偉大的。
01今年三十七歲的聶蘭花,十五歲時被查出患有嚴重的脊柱畸形。
這些年聶蘭花跑遍了大大小小近百家醫院,可她的病情卻依舊越來越嚴重。
如今聶蘭花脊柱彎曲呈一個大寫的字母「C」,畸形脊柱占據右肺并嚴重壓縮心臟空間,導致她時常出現窒息的情況。
聶蘭花的生命受到巨大威脅,可聶蘭花的病卻因手術風險太大而被多家醫院勸退,這到底要怎麼辦?
十二歲那年,自從聶蘭花的母親意外發現她背部有彎曲的跡象后,她就跟隨母親四處尋醫,二十五年過去了,她的脊柱已經完全畸形,病情惡化到嚴重威脅生命。
越來越彎曲的脊柱以及越來越急促的呼吸,導致聶蘭花三年都只能臥病在床,靠著吸氧來維持生命。
死神的步步緊逼,讓聶蘭花和家人感到恐懼。那麼,為什麼聶蘭花的病讓多家醫院都感到束手無策呢?脊椎畸形真的無法醫治嗎?
湘雅三醫院脊柱科鄧幼文主任,從醫三十年,經歷大大小小脊柱手術上千例,而在面對聶蘭花的X光片時,他卻面露難色。
專家會診,如果進行手術,則必須進行斷骨、截骨、矯形等過程,風險程度可想而知,那麼,聶蘭花的病情到底是怎麼回事?
病例顯示,聶蘭花的脊柱已彎曲成360度,貼近胸腔壁。
因此她右肺胸腔被嚴重擠壓,胸腔的空間不到正常人的一半,心肺功能趨于喪失,從而導致呼吸困難。
根據檢查的情況,鄧幼文教授擔心的是,聶蘭花的脊柱還在持續地彎曲、變形,她的生命也面臨著極大的威脅。
得知自己病情后,聶蘭花紅了眼眶,多年求醫無門,這一次,幾乎是她最后希望。
聶蘭花 02聶蘭花與丈夫劉軍結婚二十年,兩人生育了一兒一女。
這些年劉軍依靠在工地打零工維持家庭的生活開銷,聶蘭花則在家做一些簡單的家務。
但最近三年,她自覺身體每況愈下。
為了給妻子補充營養,中午,劉軍在菜市場特意購買了十塊錢的肉,帶上團購的辣椒,一份辣椒炒肉,就是夫妻倆一天的伙食。
自從妻子住院后,劉軍為了省錢,不敢點外賣,他每天步行兩公里在那里的菜市場自己加工。
聶蘭花的丈夫劉軍親自炒菜只需三塊錢,他和妻子每天生活費不超過二十元,如此精打細算的他,卻慷慨地拿出全部的積蓄為妻子治病。
四份米飯,兩個炒菜,就是夫妻倆一天的伙食,劉軍把肉都留給妻子,自己多吃米飯,能填飽肚子就行。
對于這個一年收入不足五萬元的家庭,妻子每年求醫的醫療費早已讓他不堪重負,可劉軍卻從未放棄。
那麼聶蘭花的病情能否進行手術?
面對聶蘭花的情況,湘雅三醫院脊柱科多次組織專家進行會診,反復的討論、反復的商量。
聶蘭花的疾病,是一種特殊的脊柱畸形。
外在表現只是背部高高隆起,而實質是胸腔內部在不停壓縮,如果要釋放胸腔內部空間,就必須得截骨、對脊柱軟組織和骨骼進行重建 。
手術非常困難 ,效果也會不盡人意。
這是長江以南第一例最復雜的脊柱手術,聶蘭花面臨的第一個最大風險就是心肺功能的喪失。
能具備基本的呼吸是病人進行手術的首要條件,而聶蘭花現在的情況,根本無法調節心肺功能。
如果聶蘭花進行脊柱手術,就必須將整個脊柱暴露,并截取指定的關節,進行矯形從而達到釋放胸腔內部空間。
這樣的手術,時間長、風險極大,稍有不慎,輕則神經損壞變成癱瘓,重則下不了手術台失去生命。
經專家研討,如果進行手術,則將分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在聶蘭花的脊柱置釘,第二步是進行截骨,第三步才進行矯形,釋放胸腔空間,而這三步,每一步都必須保證沒有任何差錯。
因此這也是是脊柱外科領域中,復雜程度最高,操作難度最大的手術。
面對這罕見又復雜的脊柱整復手術,鄧幼文教授面露難色,他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在場的每一位醫護人員,無不表情凝重。
經過近五小時的探討,他們初步制定了手術方案,醫院上下將使用最先進的醫療設備,盡最大努力保障聶蘭花安全。
那麼聶蘭花夫妻會接受這樣高風險的手術方案嗎?
進,則有一線生的希望,退,則只能直面死亡深淵。
劉軍與聶蘭花一夜未眠,糾結萬分,丈夫希望妻子不要冒險,而妻子希望破繭成蝶重獲新生。
03聶蘭花有四兄妹,兩個哥哥都是聾啞人,他們都在出生六個月后發病,然后就失去語言能力,之后聶蘭花的父母又生育了兩個女兒,聶蘭花在家排行老三,如今只有四妹身體健康,一個家三個殘障的孩子,早已讓這對夫妻束手無策。
這些年父母為了幫助聶蘭花治病,已經花費了全部積蓄。
如今四十萬高額的手術費,對于這個家庭來說是雪上加霜,而聶蘭華的父親考慮的不僅僅是醫療費用的問題,他們更擔心手術中出現危險。
聶蘭花的父親那麼聶蘭華的脊柱為何會畸形呢?
由于家庭貧苦,那時聶家連一張像樣的床都買不起,聶蘭花睡的床是由幾塊彎曲木板搭起的小窩,幾年后母親這才意外發現女兒睡成駝背,可那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聶蘭花的父親說,其實女兒小時候成績優異、乖巧懂事,可由于身體駝背總遭到同學的嘲笑。
之后女兒變得越來越自卑,讀完國中后便放棄了學業外出打工。
可在工廠里聶蘭花也是生活在別人異樣的眼光里,這樣長期的歧視,讓她備受煎熬。
如今聶蘭花的大兒子已經十三歲了,而作為母親的她卻從來不敢出現在孩子的學校,她擔心她的出現會讓兒子遭受同學非議。
聶蘭花渴望擁有改變命運的機會,哪怕機會渺小,她也要向死而生,成為一個不傷孩子自尊的母親。
聶蘭花和丈夫劉軍劉軍比聶蘭花大七歲,從小無父無母,兩人結婚二十年,雖然他們婚后的生活很苦,但他們卻都很珍惜彼此。
得知妻子為了孩子,為了這個家決心改變,丈夫劉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為妻子湊錢做手術。
清晨七點五十分,蘭花緩緩被推入手術室。二十多個小時的手術后,她能否被成功推出來?
04這一天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脊柱外科,全天都只安排了這一台手術,科室醫護人員齊聚一堂,全力備戰這場手術。
打針,量血壓,做心電圖,醫護人員小心地進行每一個步驟,手心滲出了些許汗,聶蘭花需要闖過的第一關就麻醉。
由于聶蘭花有嚴重的呼吸障礙問題,在麻醉的同時,保障病人肺部通氣順暢成為這場手術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此時,中南湘雅三醫院骨科鄧幼文主任與他的團隊,細致分析病情后,確認了聶蘭花脊柱椎體和截骨方式,而且還根據畸形的脊柱,做了1:1的3D打印模型,這一切都是為了在術中實現精準置釘和矯形。
1:1的3D打印模型上午十點,聶蘭花全身麻醉成功,她慢慢地閉上了雙眼,醫生也在她背部劃了一道長長的弧線。
……
聶蘭花的這場手術需要持續二十多個小時,手術室外的劉軍一步都不敢離開,他沒吃一點東西,也沒喝過一口水,他椎心泣血卻無能為力。
術前聶蘭花的父母并不支持,可如今女兒已經躺在手術台上,他們明白眼下關鍵時刻不容有一絲動搖,而在等待的這二十個小時里,一家人都得精神抖擻地扛起接下來的一切好壞。
聶蘭花的母親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手術室內氣氛緊張 ……
經過二十四小時驚心動魄的手術,聶蘭花的手術取得了圓滿成功。
醫生通過置釘、截骨、矯形,最大程度擴大了蘭花的心肺空間,解決了她的呼吸障礙,也將蘭花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
一周后,蘭花已經可以下床走動了。
湘雅三醫院脊柱科鄧幼文教授再三確認了她背部的傷口以及呼吸問題,一直眉間緊鎖的他,終于露出了輕松的笑容。
艱難的手術雖然結束,但聶蘭花蝶變的人生才真正開始。
聶蘭花的康復給這個家帶來脫胎換骨的改變,她還有很多時間陪伴孩子和丈夫,還能開始新生活,而這樣的得到是聶蘭花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再回過頭看她曾經哭過害怕過的一切,每個人心頭卻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