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季,家住四川的李曉華(化名)帶著婆婆張光秀去趕集,迎面遇到了四個姑子姐,雙方擦身而過,誰都沒有理對方。
李曉華心中氣惱,不覺小聲嘟囔一句:「真沒教養,見到自己的母親都不打招呼!」
她的聲音雖小,卻也傳到了四姑姐王鳳瓊的耳朵里。她停下腳步,扭頭厲聲道:「也不知道誰的眼睛長在了頭頂上?眼瞎看不見人!」
王鳳瓊的話音剛落,她的三個姐姐都停下了腳步,指著李曉華罵了起來。
圖片來自網絡都說三個女人一台戲,這六個女人瞬間就燃爆了現場氣氛,接下來就不是打嘴巴仗那麼簡單了,四個姑子姐把弟媳圍在中間,你推我搡罵個不停。
張光秀在旁邊,勸了這個勸那個,但還是沒勸住幾個女兒對兒媳動手。四個打一個,李曉華自然吃了虧!
好在幾個姑子姐下手不狠,她只是挨了幾個耳光,頭髮亂了些,鞋子掉了一只,形象十分的狼狽。
幾個女人的吵鬧,最終被路過的鄉民們勸散了。但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場女人們的紛爭,最終卻讓他們82歲的父親遭了殃!
那麼,王鳳瓊姐妹和弟媳有著怎樣的恩怨糾葛?這件事又怎麼會牽扯到他們父親的身上呢?我們繼續往下看。
重男輕女,兒子嬌生慣養
說起王鳳瓊四姐妹和弟媳李曉華之間的矛盾,還要先理清這一家的關系。
王鳳瓊的父親王銀和年輕的時候,可是十里八鄉出名的人物,他腦子靈活又能干,和妻子兩個人抓住發家致富的機遇,掙上了錢,在老宅上蓋了一棟樓,一家人生活得美滿滋潤。
圖片來自網絡但美中不足的是王銀和沒有兒子,只有四個女兒,而他又是個重男輕女的人,一門心思就想要個兒子。這個愿望,直到他快40歲時才如愿以償。
自從有了兒子,王銀和的干勁兒更足了,他在鎮上買了一塊地皮,蓋起了一棟樓往外出租。他想多賺點錢,讓兒子娶媳婦,好給王家傳宗接代。
至于四個女兒,王銀和讓他們上幾年學后,早早就趕到外面打工。他覺得女兒長大嫁給別人,沒必要讀太多書。
轉眼間,四個女兒都長大成人,嫁了出去。雖然王銀和在他們身上沒花費太大精力,但四個女兒卻對父母十分孝順,經常拿著禮物來看望他們。
而王銀和那個自幼嬌生慣養的小兒子王文春,卻成了老兩口頭疼的孩子:上學不行,還喜歡做生意,幾番折騰下來,錢沒賺上,倒賠了不少錢。
兒子一事無成,王銀和認為是他還不夠成熟,沒定性,外加運氣不好。為此,他托人給兒子說了門親事。
女孩兒名叫李曉華,相貌姣好,王文春十分喜歡,不久就娶回了家中。
圖片來自網絡兒子結婚后,王銀和覺得終于可以喘口氣了,誰知兒子干事還是吊兒郎當,不思進取。
眼看自己手里的積蓄越變越少,而年紀卻越來越老,無力掙錢,王銀和開始焦慮起來,好在有一棟樓的租金撐著,一家人倒也衣食無憂。
姐弟五人合伙做生意,引發家庭矛盾
2016年5月,王文春看上了大貨車跑運輸的行業,他回家和父親王銀和商量,想讓他支援一些錢。
王銀和也想幫兒子一把,可他手里的錢不多,離買下兩輛大貨車相差甚遠。于是,王文春便找到四個姐姐商量,五家合伙買車。
王文春是家中最小的弟弟,雖然父母偏向,但在姐姐們的心中,那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們也從來沒和弟弟爭過,平時和弟弟的關系也特別好。當王文春提出合伙買車,四個姐夫都同意了。
貨車買好后,經營權就交給了王文春。起初幾個月還掙了一些錢,可一起翻車事故,把之前掙的錢都賠了出去。後來貨源越來越不好找,掙的錢不夠修車和給駕駛員發工資。
這時候四個姐姐就責怪起了王文春,說他不懂經營,讓他把車賣了,賣車的錢五家人平分。
讓人沒想到的是,王文春居然做了一件奇葩的事,他把兩輛大貨車割成了五等份,讓四個姐姐前來認領,自己拉走賣廢鐵!
圖片來自網絡王文春的行為徹底惹怒了四個姐姐,姐弟五人大吵一場,自此互不往來。
對于兒女之間的糾紛,王銀和從不多插言,不評判誰對誰錯,即便女兒們不再來看望他,他也不責怪。
就這樣,王文春和四個姐姐之間,相安無事地過了三年。等到他的妻子和母親趕集時,四個姑子姐和弟媳狹路相逢,這才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兒子逼父親給姐姐施壓,結果遭拒
自己的妻子被四個姐姐打了,王文春怎能咽下這口惡氣!他「磨刀霍霍」準備找姐妹們論輸贏。
正當王文春準備出門時,卻被妻子拉了回來。因為李曉華覺得,如果丈夫去找姐姐們拼命,不一定有好結果:一是姐夫們個個膀大腰圓,王文清未必是對手;二是事情一旦鬧開了,輸了自己更沒面子,還讓幾家人的關系越鬧越僵。
不如讓公公王銀和到女兒家去施壓,逼著四個姑子姐拎上東西登門賠禮道歉,這樣既找回了面子,也讓這件事翻了篇,說不準幾家人的隔閡也就解除了。
王文春聽了妻子的建議,也覺得有道理。他找到父親,把這個想法說了出來。原本這也算是好事一樁,由父親從中調和,姐弟四個可能會握手言和。
圖片來自網絡但王銀和卻說什麼都不愿意去,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原來兩年前,王文春覺得父母都已經80歲了,家里的財產早晚都是自己的,不如提前過戶。
王銀和認為兒子說得也有道理,于是他沒有和四個女兒商量,就把兩棟樓房和存折全部過戶到了兒子名下。
這件事后被大女兒知道了,她在路上碰到王銀和的時候,問了幾句,還責怪父親過早把遺產給了弟弟,沒有把女兒當親生的孩子。
當時王銀和對大女兒說:「我只靠兒子養老,你們都是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沒資格分家產,我老了也不指望你們!」
王銀和的這番話,後來也傳到了另外三個女兒的耳朵里,姐妹幾個心里都不是滋味,也不再和父親聯系。
兒子將父親趕出門,一家人對簿公堂
如今王文春讓父親向四個姐姐施壓,過來給他的妻子賠禮道歉。王銀和從來不參與兒女之間的紛爭,再加上對女兒說了那樣絕情的話,他自然不會去女兒家。
王文春一向被父母順從慣了,這次被父親拒絕,他不依不饒硬逼著父親去找姐姐。并放出狠話,如果父親不按他說的做,就把父親趕出家門!
圖片來自網絡王銀和也是個極其好強要面子的人,被兒子這麼一逼,二話不說就讓老伴收拾行李,準備搬回老屋。
但兒子卻不允許母親跟父親一起走,他倒要看看,一向由母親照顧的父親,會不會妥協?
王銀和很倔強,獨自一人搬到了破舊不堪的老屋里居住。他這一走,和兒子的關系就徹底鬧僵了。
兒子對王銀和不管不顧,倒是四個女兒,還念著父母的養育之恩,常去看望王銀和,但卻沒人給他錢花。
沒有經濟來源的王銀和,生活也是越過越凄苦。後來,他的四女兒王鳳瓊出主意,讓他一紙訴狀將五個子女都告上法庭,為自己索要贍養費。
為了生活,王銀河也只能這麼做。庭審現場,四個女兒都同意給父親贍養費,至于每月給多少,要看弟弟王文春,他給多少,四個女兒就給多少!
在調解員一再追問下,王春才愿意每月給父親500元。他的話音剛落,就有王家的親戚指責王文春不孝順,繼承了父親的兩棟房產,卻只給這一點錢!
而王銀和卻對所有人說:「每人每月500元夠了,兒子也不容易,不想太麻煩他,只要他過得好就行了。」
圖片來自網絡直到這個時候,王銀和依舊向著兒子,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您對這件事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結語
王銀和晚年和子女對簿公堂,毫不客氣地說,是他咎由自取!因為他做錯了四件事:
一是重男輕女,身為父親一碗水不能端平,厚兒子薄女兒;雖然他的四個女兒不計較,但這種情況往往會造成子女之間不和,引發家庭矛盾。
二是說過頭話,把養老的希望全寄托在兒子一個人身上,結果到頭來贍養費的大頭,還是四個女兒出。
三是對兒子嬌生慣養,忘了老話「慣子不孝,肥田收癟稻」的道理,最終種下了苦果自己嘗。
四是自斷后路,過早將老本交給了兒子,反被兒子掌控,自己失去了話語權,一切都由兒子說了算。
綜上所述,養兒防老未必可靠,兒女孝順算是幸運,但一切還要靠自己:守著自己的老窩,有個知冷知熱的老伴,手里握著老本兒,再交幾個老朋友。這些都是晚年生活的標配,早早計劃,就能過上安逸有品質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