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恩大還是養恩大,這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問題,或許只有經歷過這種生活的人才更有體會。
但是我們想一想,比起給了我們生命的人,那個在平凡的日子里撫育我們,陪著我們長大,為我們付出全部的愛的人,是不是更值得我們去愛護呢?
就有這麼一名女子,她的親生父母在她很小的時候就離了婚,并且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她跟著母親生活,對于她來說,繼父比親生父親更讓她愛戴。
母親選擇失婚的原因很簡單,就是覺得跟著她的親生父親過日子沒有盼頭,因為她的親生父親沒有上進心,好吃懶做,整天給她母親受氣,就連對她這個女兒的態度也不好。
父母失婚時,她對親生父親的印象很差,離開了他的生活,反而覺得輕松。
失婚后,母親獨自帶著她遠離家鄉,母女倆相依為命,而親生父親很快就又結婚了,失婚對于他來說倒是無所謂。
那段時間,母女倆的生活很艱難,就連學費都交不起,母親讓她回老家向親生父親要學費,卻連他的面都沒見著就被他的新老婆趕了出來。
從那次以后,她就明白她有這個父親,跟沒有這個父親,是沒有區別的。所以,往后的生活只能靠她和母親一起支撐。
但是一個男人的出現,讓她和母親的生活變得有了光亮,那就是她後來的繼父。
彼時的繼父只是一名普通工人,算是母親的主管,人長得敦厚老實,對人也很熱情。
母親在生活中遇到困難,總是會找他幫忙,一來二去兩人就熟悉起來,確定了關系后,母親把繼父介紹給她認識,她那時對繼父不了解,對他不抱有希望,以為他會和親生父親是一樣。
後來的接觸讓她改變了對繼父的看法,繼父對待她就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會帶著她去游樂園,會盡量實現她的生日愿望,會認真聽她講話,也會出席她的家長會。
母親和她都得到了重視,這個男人是值得托付的。
在日復一日地陪伴中,她和繼父的感情非常好,稱呼也從叔叔變成了爸爸,在她心里,這就是她唯一的父親。
她大學畢業后,繼父去她工作的城市看望她,臨走之前,悄悄地走進她的房間,把一沓錢放在了她的包里。
這一幕正好被她看見了,見自己的行為被發現,繼父露出了憨厚的笑容,連忙把包放在身后,不讓她看。
她流著眼淚說:我親生父親都沒有你對我這麼好。
父女倆看著彼此,都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作者觀點:對于文中所述的女子來說,陪伴著她長大的繼父是比她的親生父親還要偉大的存在,她肯定會覺得養恩比生恩大。
人是充滿感情的動物,彼此交心,彼此關照,時刻想著對方,兩人之間的感情肯定會變得深厚。
一個對自己不管不顧的人,即使是親生父親,有血緣上的關系,還是會讓人覺得心寒。
文中所述的繼父能夠對她如此呵護,陪伴她長大,關心她的生活,不得不說,他是一個善良的人。
當然,她也早就把繼父當作了唯一的父親,感情是相互的,付出就會有回報。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也要付出真感情,不能虛情假意,真誠地對待別人才能得到好的反饋。
世界上像她親生父親那樣冷血,不負責任的人也不在少數,所以我們在與人交往時要擦亮雙眼,注意辨別一個人是否值得我們付出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