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索

搜索站內資源

女子在娘家門口和嫂子拉扯,母親朝她腳下潑一盆水,她就老實了

song 2023/02/13

從古至今,都有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個說法。雖然出嫁之后依舊是父母的女兒,但是夫家才是她的家,娘家卻屬于哥哥和嫂子的家。

所以,女兒一旦出嫁,再回到娘家的時候,沒有必要過分干涉娘家的事物,畢竟自己常年在夫家生活,不了解娘家的具體情況。

如果覺得娘家人做事有什麼不妥,挺多就是提個建議,至少是否踐行,取決于哥哥和嫂子。過分干涉,只會讓父母感到為難和自己感到尷尬。

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女子回娘家看到嫂子躺在床上休息不做家務,于是就和嫂子發生口角爭執并拉扯,母親見到之后上前勸說,可是她不聽勸。于是母親朝她腳下潑一盆水,她就老實了。

這名女子出嫁之后,就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家庭,很少有時間回娘家,期間也沒有寄錢回家孝敬父母,反而還經常打電話給父母寄錢給她花。

她不為娘家做貢獻也就罷了,還喜歡指手畫腳。記得有一次,她趁著父親生日的時候回來探望父母,看到嫂子躺在床上休息,不做家務。

而自己的母親忙里忙外,不僅每天要到鎮上賣蔬菜,回來之后還要做家務。她覺得母親太辛苦,嫂子太閑,嫂子不懂得體諒她的母親,讓她的母親受罪。

于是,她把嫂子喚醒并對嫂子說:你怎麼這樣當兒媳婦?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婆婆嗎?每天讓她做那麼多事,而你卻什麼事也不做,真不知道我哥哥娶你回來做什麼。

嫂子耐心向她解釋:我并不是每天什麼都不做,我每天都到鎮上去上班掙錢補貼家用。至于婆婆,她不愿意閑著,所以她想做什麼,那是她的自由,我可管不著。

她誤以為嫂子欺瞞她,于是就把嫂子拉到院子里,然后訓斥嫂子,這個兒媳婦做得不合格,自從嫁來她家之后,就沒有幫助她母親做事,讓她母親受累。

嫂子跟她解釋不清楚,在屋里做家務的母親聽到吵鬧聲之后便跑出來。當時母親看到她和兒媳在院子里相互拉扯,于是就上前了解情況,并且勸她們有話要好好說,不能動手。

奈何她不聽勸,依舊大喊大叫,責怪嫂子不替她的母親分擔生活壓力。母親出于無奈,回過頭來,端起放在椅子上的臉盆,然后朝她腳下潑一盆水。她看到母親這樣做,她就老實了,不再和嫂子拉扯。

因為她知道母親的意思,母親是想通過潑水告訴她,這個家已經不再是她的家了。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不應該回來干涉娘家的事情。

那一刻她感到很難過,于是就蹲在地上哭泣。而且也感到很委屈,畢竟自己是護著母親,心疼母親才會和嫂子發生爭執,沒想到母親竟然不護著她,反而把她當外人。

母親和嫂子看到她蹲在地上哭泣,也沒有上前搭理她,而是各自忙活去了。

作者觀點:其實,文中所述的這位母親朝女兒腳下潑一盆水,這個做法會讓自己的女兒感到傷心難過,但是這個做法于情于理都是正確的。

女兒畢竟長期不在家,家里的情況和需要她都不知道,同時即便知道,她也沒有參與其中,所以里面的幸福或者心酸她是無法體會的。

在這種情況下,她就不應該回來干涉家里的分工。她只適合提建議,至于是否采納她的建議,決定權還在母親和她嫂子的手里。

可是她不懂這些道理,而且母親和嫂子都已經向她解釋了,她還不依不饒,這樣只會讓母親為難和尷尬。

因為她和自己的嫂子拉扯,母親夾在中間就很為難了。一個是自己的兒媳,另外一個是自己的女兒,無論她護著誰她自己都感到心疼。

如果護著女兒,那麼兒子可能就會失去妻子,而她自己就有可能失去兒媳。在這種情況下,作為母親也無能為力,只好護著兒媳婦。

畢竟事后氣消了,她和女兒依舊還是母女,母女依舊還是母女。可是如果不護著兒媳婦,那麼兒媳婦就不一定依舊是兒媳婦了。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