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父母在不遠行,更別說是遠嫁了。畢竟做人需要懂得孝順,懂得知恩圖報,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可是遠嫁之后忙著照顧自己的小家庭,又怎麼有時間和精力照顧父母呢?
相信大多數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遠嫁。也許不是圖女兒能在身邊照顧他們,只是擔心女兒過得不幸福,遇到困難的時候自己不知道,或者即便知道也因為距離的原因,而無能為力。
但是,卻很少有人能真正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為了遠嫁跟父母鬧矛盾不愿意回家。其實,事情過去之后就沒有必要放心上了,畢竟說到底都是自己的孩子,父母又怎麼會記仇呢?
就有這樣一個例子,女子不顧父母的反對選擇遠嫁,失婚后不敢回家。母親生日的時候,把臘肉和錢放在家門口,母親見到之后哭得很傷心,盼著女兒能勇敢面對現實,回家跟他們團聚。
這名女子原本很乖巧聽話,長大以后為了替父母承擔生活壓力,主動輟學到大城市的工廠里打工,并且每個月還按時寄一些錢回來給父母花。
後來她在工廠里認識一男子,她覺得男子對她體貼入微,于是就有跟他攜手共度余生的想法。在結婚之前,她帶著男子回家見她的父母。
當父母得知男子是外地人,就當場反對他們在一起。父母表示:爸爸媽媽會擔心你,怕你不幸福而我們不知道,就算知道也因為距離問題而無能為力。
可是她不顧父母反對,她對父母說:我已經長大了,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自己的婚姻幸福需要自己掌握,不需要你們來指手畫腳。
自從那一次以后,她離開家,就再也沒有回來,也沒有給父母打電話。期間父母一直很擔心她,主動給她打電話想讓她回家看看,可是她也不接。
一直到她失婚了之后,她才從外地搬回本地居住,但是居住在鎮上。她沒有回家也就罷了,也沒有讓父母知道她已經失婚了,而且也沒有讓父母知道她就在鎮上居住。
記得有一次,她的母親生日。她在鎮上買了一些臘肉,然后提著臘肉來到自家門口,看到家門口禁閉,于是就上前把臘肉和一萬塊錢,放在家門口的一張桌子上。
隨后,她敲響家門,正當她的母親來開門的時候,她躲到一旁哭泣,不想讓母親看見她。然而,她的母親看到桌子上的臘肉和錢就知道是她回來了。
母親抓著她留下的錢,四處張望,希望能看到她,可是她躲藏得很好,母親看不見她。于是母親就傷心地哭泣,嘴里還念叨:我可見的女兒,你怎麼就不愿意回來跟我們過日子呢。
她看到母親傷心地哭泣,自己也忍不住就哭了。她很想回家,留在父母身邊生活,可是擔心父母知道她失婚,或者因為之前沒有聽他們的話而埋怨她,所以依舊不敢回家。
後來,母親拿著她留下的錢和臘肉走回屋里,她才含淚離開。
作者觀點:其實,不難看出文中所述的這名女子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她的父母只是暫時反對他們結婚,并沒有把她趕出家門。
所以,她結婚之后其實沒有必要不接父母的電話,更沒有必要不回家,因為父母不會因為此事而埋怨她,畢竟木已成舟,所以相信父母只會祝福她,而不會責怪和埋怨。
只可惜她無法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所以才會已經失婚了,而且還居住在鎮上都不愿意回家跟父母在一起生活,就憑這一點,足以說明她很愛面子。
可是想一想,在親情和孝道面前,面子又算得了什麼呢?
子欲養而親不待,她應該放下面子,勇敢地面對和接受現實,搬回家跟父母居住,并且照顧父母的飲食起居,給父母養老送終。
不要等到父母已經離開人世了,自己才后悔當初沒有回家照顧他們,報答他們的生養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