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負責掙錢養家糊口,女人負責在家里照顧老人和小孩以及做家務,相信這是很多夫妻都在使用分工模式。
這種情況下,夫妻更需要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妻子要理解丈夫在外掙錢不容易,丈夫也要理解妻子持家不容易。
夫妻在一起相處久了,難免會遇到意見不合而發生口角爭執的時候,但是沒有必要斤斤計較,防止影響彼此的感情。
男子嫌妻子花錢大手大腳,自己掙到的錢不夠她花。結果不僅沒有遭到母親的同情,反而遭母親訓斥:當初就該讓她嫁給你的弟弟。
這名男子原本35歲還沒有找到合適的結婚對象,父母替他感到著急,于是就把同事的女兒介紹給他認識,還特地花時間和精力撮合他們在一起。
結婚并且已經有了孩子之后,他開始抱怨妻子不參加工作,家里的花銷都依靠他一個人支撐,即便如此,妻子還不知道勤儉節約,反而花錢大手大腳。
記得有一次,母親來到他們居住的地方看望他們的孩子,他竟跟母親訴苦,他對母親說:你給我介紹的這個媳婦不外出工作,而且花錢大手大腳。
母親不相信自己同事的女兒,會像兒子所說的那樣花錢大手大腳,不知道勤儉持家。
畢竟自己跟同事的關系比較好,經常有往來,所以相當于自己是看著同事的女兒長大的,因此對于她的為人,還是有些了解的。
于是,母親問他:你每個月給她多少生活費?
他回答:我每個月的月底,都會轉三千塊錢給她當作生活費。
母親聽了他的回答,瞬間就來氣了,母親訓斥他:她持家容易嗎?又要替你洗衣服做飯,又要照顧兩個孩子。你怎麼不理解她呢?
被母親訓斥的他感到很委屈,于是他又對母親說:我就是因為理解她持家不容易,所以每個月才給三千元生活費給她開支的,這樣還不知道知足?
母親回答:每個月開支在兩個孩子的身的錢,估計都不止三千塊錢,你竟然還抱怨她花錢大手大腳?實在不行你留下來持家,讓她外出工作,然后每個月給你三千元的生活費?
聽了母親的一番話,他看得出來母親生氣了,連忙向母親道歉。
但是母親沒有因此而放過他,母親繼續對他說:我若是早知道你這麼不懂得珍惜,這麼好的姑娘,我當初就應該讓她嫁給你弟弟,而不是讓她嫁給你。
母親的這番話,讓他知道是自己沒有理解妻子持家不易和好好珍惜妻子,所以母親才會生氣并訓斥他。
于是,他向母親承諾:待會她進來的時候我當著你的面向她道歉,以后我會善待她的,你就好心吧。
母親得知他有悔改之心,才沒有繼續訓斥他。
他和母親的對話,湊巧被準備拿著水果進屋招待母親的妻子聽到了,得到婆婆理解和認可,她心里感覺很舒暢。
作者觀點:作為妻子,負責在家里照顧孩子和做家務,也不應該亂花錢,要體諒丈夫掙錢的不容易,尊重丈夫的勞動成果。
文中所述的這名妻子,得到婆婆的高度認可和理解,說明她已經做到了勤儉持家,尊重丈夫的勞動成果,只是得不到丈夫的理解。
同時,三千元用來當作家里每個月的伙食費和兩個孩子的撫養費,應該是比較節省了。甚至可能不夠,妻子開口向娘家要錢,只是沒有讓他知道而已。
其實,如果他覺得每個月把三千元給妻子當作生活費和兩個孩子的撫養費,太多了,他可以問妻子要開支明細,追查錢都用在什麼地方。
倘若這個做法,擔心妻子會感覺得不到信任,而自己又想知道妻子有沒有花錢大手大腳,可以選擇親身體會,畢竟不當家,還真不知柴米貴。